制造业创新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平台建设  制造业创新中心


安徽省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以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牵头,组建法人实体,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拓展国际合作,面向产业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标准开展攻关研究,建设创新服务的公共平台,打造创新生态系统的网络组织,培养造就一批技术创新领军人才,推动成果扩散和 首次商业化应用,为推动安徽省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关联技术及产品制造从小到大、由大变强提供有力支撑。

联合共建单位有:合肥工大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华菱星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奇点智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安徽锐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朗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

新中心作为产业创新共同体,将紧抓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战略机遇,以节能汽车、纯电动与插电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动力电池、轻量化技术、汽车制造等行业重点领域为突破口,以研究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人才集聚为主体功能,将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服务链有机结合,开展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整车、关键零部件等新技术研究、发展与示范运行、整车与零部件检测评价服务,增强我省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竞争力,全面推动我省智能网联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1)创新条件建设

创新条件建设以政府支持与自主建设相结合,支撑安徽省智能网联电动汽车产业完成产业链集群。

一是汽车检测创新平台,建设以新能源汽车试验检测为主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试验检测测试中心;二是数据服务创新平台,在安徽省经信委和合肥市科技局的支持下建设“安徽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远程监测与数据服务中心”;三是能源计量创新平台,联合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在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支持下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储供能产业计量中心(安徽)”;四是汽车技术创新平台,联合江淮、安凯、奇瑞、巨一和国轩高科等整车与零部件龙头企业建设“安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这个平台主要任务是建设“安徽省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制造业创新中心”,这个平台将以其它平台作为研究创新条件支撑。 

同时,创新中心拟作为秘书长单位承担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联盟日常建设管理任务,通过联盟,建立网络化合作,将技术产品创新需求汇总作为创新中心的主要研发方向,解决产业链上各企业自身能力局限,通过全产业链资源整合,发挥推进协同创新、整合产业链资源、加快产业技术进步与成果推广应用、促进产业发展的作用。

(2)创新人才聚集

创新人才聚集以高等院校为中心,联合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创新人才聚集。全方位,在国内外进行智能网联电动汽车领域的、涉及技术攻关方向的各学科专业人才引进及其团队建设工作。多层次,进行多层次的创新人才的引进与聚集。多形式,开展全职引进、短期聘用、项目汇聚等多形式的人才引进聚集工作。目前学校已经通过人才引进、师资补充等方式,汇聚了大量本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博士毕业生,如引进国内一流技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团队、具有大型企业整车开发经验的整车研究开发团队等,短期聘用的如清华大学教授宋健、同济大学教授章桐、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电气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杜海平教授、中国一汽集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尹贺成特聘教授等。

创新中心将继续推进和拓展国际合作范围,深化合作内容,把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智力资源作为合作的重点。

(3)重点研发项目

重点研发项目以大型企业为依托,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纽带,全面展开重大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学研合作、企业间合作、国际化合作研发等活动。与江淮汽车开展“全新纯电动物流车底盘平台产业化开发”、“超级重卡底盘轻量化开发”等项目,与奇瑞开展“纯电动乘用车全新底盘开发”等项目,与巨一开展驱动电机生产工艺创新等。具体如下:

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关键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重点发展全功能、高性能的整车控制系统产品,实现整车控制、电机控制和电池管理等多项功能的高度集成。提高插电式深度混合动力系统产业化水平,发展适用于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客车的高水平机电耦合动力总成或产品,突破多领域集成优化设计技术,提高相关生产工艺和试验检测设备技术水平。提高先进动力电池及其系统集成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单体电池、高功率密度超级电容,正负极、特种隔膜、电解液等电池原材料产品及测试设备,提升产品一致性、安全性水平。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突破项目:

开展融合多信息、以能量管理为核心的整车智能控制技术、高集成度的动力系统电动化等技术研发。突破电机与传动装置、逆变器集成,高集成电驱动系统专用变速器等技术。研发非金属复合材料、高强度轻质合金、高强度钢等轻量化材料的车身、零部件,突破整车结构优化设计技术,车用碳纤维原材料成型、在线编制、模压成型,铝镁合金真空压铸和液压成型等先进工艺技术,开展轻量化材料加工及整车、零部件成型生产和检测能力。

智能网联电动汽车规模推广应用项目:

开展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示范,不断深化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以中型及以下车型规模化发展纯电动乘用车为主,实现纯电动技术在家庭用车、租赁服务以及短途商用车等私人领域的推广应用。以紧凑型及以上车型规模化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为主,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在私人用车、公务用车以及其他日均行驶里程较短的领域推广应用。以城市私人用车、公共服务用车的批量应用为主,实现燃料电池技术的推广应用。在部分示范城市集中开展百辆级燃料电池汽车运行示范,建设满足示范运行需要的制氢、储氢和加氢设备设施。

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项目:

推进公共服务领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用户居住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单位内部停车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公共充电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城际快充网络建设,同步构建充电智能服务平台。加强配套电网保障能力,完善配套电网建设与供电服务。加快推进充电标准化工作,依托示范项目,积极探索充电基础设施与智能电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智能交通融合发展的技术方案。

跨产业融合实证示范工程项目:

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融合的综合示范,燃料电池汽车与氢基础设施的综合应用示范,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联合实证示范以及智能制造示范工程、相关标准与测试评价等。